新中國成立后,公共廣播系統在我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。黨中央的精神通過公社廣播、單位廣播傳遍神州大地。
當時的公共廣播比較簡單,追求統一和共性,主要用于發布新聞和政令。
改革開放后,追求統一和共性的廣播系統逐漸為個性化、多樣化和多功能化的獨立系統所取代。例如,在酒店,通常需要多套背景音樂節目廣播,并與消防中心聯網兼作消防廣播;在校園,需要對作息時間作定時編程廣播;在機場、車站等交通樞紐,需要音頻矩陣分區廣播;等等。各使用單位的公共廣播系統通常由若干個機柜組成,廣播設備就安裝在這些標準機柜上。廣播設備的品種很多,有各種音源設備和功放,及定時、分區、監聽、消防接口等不同功能的設備供使用單位選用。一些較小的使用單位會購買一體化的公共廣播設備,這類設備也有很多種,各自集成了不同的功能。這個時期的公共廣播系統,功能已逐步趨于完善,但幾乎是全套模擬技術。我們通常稱之為經典廣播系統。參見圖1。
圖1 智能化廣播系統與經典廣播系統對比
2000年后的新技術廣播系統概述
公共廣播技術在不斷快速發展。隨著技術不斷進步,市場需求不斷擴大,公共廣播行業越來越壯大,公共廣播系統越來越復雜,設備越來越多。用戶要求公共廣播系統在功能強大的基礎上操作簡單、管理容易、性能可靠,于是市場上相繼出現了智能化、可尋址、網絡化等公共廣播系統。在廣播揚聲器方面,對揚聲器環境適應性、單個揚聲器的覆蓋區域、揚聲器音質、電聲對建聲的補充等方面,跨越了一級又一級臺階,邁向了新的高度。下面舉例介紹2000年之后出現的較典型的新技術。
2000年,迪士普公司推出智能化公共廣播系統,這是最早的嵌入式公共廣播系統。由于CPU的嵌入,大量模擬系統的功能被軟件虛擬,系統集成度飛躍提高,人性化輕觸界面開創局面。智能化廣播系統將整個公共廣播系統全盤置于工業計算機管理之下,其“智能化”體現在以下方面:
1. 集成度高。一臺智能化廣播主機可集成除了功放之外的全部功能。
2. 操作簡化。經典廣播系統有大量的旋鈕、按鍵,操作者有時只會使用其中部分功能,有時會忘記一些操作。而智能化廣播主機用電腦窗口觸摸屏界面與操作者交互,非常友好,通常有“使用向導”指導操作,易學易懂。
3. 安全性高。智能化廣播主機使用了工業電腦,本身的可靠性已有保障。畢竟廣播系統要成年累月地運行,所以通常還會增加一些可靠性措施,例如有監控軟件和硬件在監視系統運行;系統自動還原技術;故障自動檢測,并在屏幕上提示,同時生成運行日志以備查詢;低姿態代償技術得到應用:電腦萬一死機,失去了定時、分區等功能,但能全區廣播,在一組獨立于電腦之外的硬件支持下低姿態運行。
4. 功能增強。較之經典公共廣播系統,智能化廣播系統有廣播音樂節目海量存儲空間;各廣播區和節目源可隨意命名;定時或事件控制能力更強(程序可打開或關閉某些廣播區,定時切換音源、播放曲目,等等);可檢測記錄功放的狀態,遠程有權限的分級控制。
智能化廣播系統是軟件與硬件的有機結合,軟件與硬件相得益彰,各自具有專門的可靠性措施,以保證廣播系統在各種環境下能成年累月正常運行。有些公共廣播產品將控制軟件和硬件設備分開,控制軟件安裝在任意一臺電腦上,實施對硬件設備的控制,硬件設備不能脫離電腦運行,這種公共廣播系統是不可取的,其可靠性不能保證。
價格面議
[查看詳情]